俄罗斯留华毕业生2019年新春联谊会成功举办

2025-01-08 17:32:07

在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之际,俄罗斯留华毕业生2019年新春联谊会活动于221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行。活动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主办、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承办,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国际物理中心共同参与组织。活动吸引了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近40所中国高校的近200名俄罗斯留华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于继海,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国际司高级专家尤佳科娃(Южакова А.А.)、国际物理中心主任里吉格尔(Ридигер А.В.)、国际教育合作处处长波列舒克(Полещук О.Д.),莫斯科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郑明秋、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伟、天津中俄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王秀玲等嘉宾出席活动。于继海公参在致辞中感谢俄罗斯毕业生的踊跃参与,感谢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的精心策划和辛勤付出,感谢中国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希望俄罗斯留华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包括教育在内的中俄各领域合作中,未来两国友好关系持续发展的使命将落在大家的肩上。最后,他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祝愿大家健康幸福、工作顺利、学有所成。俄罗斯国家国际物理中心主任理吉格尔在讲话中表示,中俄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一直非常深入,去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学生越来越多,有留华经历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更加有优势。

联谊会由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易福成和李桃老师主持,6名毕业生代表以分享·我的中国留学故事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留学经历。曾两度赴华攻读学位的斯维塔首先发言,她满含深情地回忆起在对外经贸大学读研读博的情形,现在做了汉语老师,她总是建议学生去中国留学。曾经去中央财经大学进修汉语的瓦蒂姆用自己的创意视频展示了在中国留学期间的多彩生活,他在中国留学期间变得自立、开放,认识了许多朋友,跟一起去留学的俄罗斯朋友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17年赴华留学的安德烈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独自旅行的经历。他给自己制定了一条红色线路,到过韶山、延安等20多个城市。他说他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这样的旅行给他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深刻的改变。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的索兰,非常喜欢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她讲述了自己与书法的缘分,并且现场展示了篆书和楷书的福字,她流利、地道的汉语分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在南京师范大学留学的玛丽娅为大家演唱了经典歌曲《龙文》,以表达对中文的热爱。曾在西南财经大学留学的亚历珊德拉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留学期间与太极结缘的故事,并且现场表演了功夫扇。留华学生代表的分享,唤起了大家对中国留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现场笑声和掌声不断。令人高兴的是,这6位优秀毕业生代表中有3位是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和老师。

活动现场还精心安排了专业的茶艺、书法、中国画展示与体验,以及中国美食品尝,给参加者创造了一种熟悉的中国氛围。活动中间的抽奖和中国知识有奖问答环节更是把气氛推向了高潮。活动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中国的留学生活给他们带来了积极影响——提高语言水平,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及来自各国的朋友,开阔眼界,为职业发展增加竞争力等等。据统计,参加本次活动的留华毕业生70%曾在中国进修语言,30%在中国攻读学位(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也体现了留学层次的多样化。

这次活动给了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有的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朋友、同学,有的见到了自己的学生、老师,有的结识了新朋友,交流了工作经验,大家开怀畅叙,久久不愿离去。参加本次联谊会活动的毕业生们还建立了微信群,为日后的交流和活动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活动结束时,留华学生们纷纷激动地表达了对主办方和承办方真挚的感激之情,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能够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形成长效交流机制。

 

联系方式
地址: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电话: 86-10-63240618
传真: 86-10-63240616
邮编: 100083
邮箱: info@ci.cn
社交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