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5日,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有幸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长江学者”朱志荣教授在首届“俄罗斯汉语语言学与汉学国际研讨会”上做题为“汉画像的艺术”的学术讲座。朱教授是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10余部,其中《中国艺术哲学》被翻译成德语、俄语和韩语。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奖项。
朱教授此次的孔子学院巡讲,包括明斯克、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等五地的孔院,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是其巡讲之旅的第二站。讲座听众大部分是俄罗斯学者和学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朱教授在讲座的素材里充实了大量的图片,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汉画像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魅力。
朱教授借助拓片详细地讲解了什么是汉画像以及汉画像的内容。汉画像中描绘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也记录有“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 “二桃杀三士”等历史典故,也有反映古人日常劳作与生活的场面。除此之外,朱老师还讲解了汉画像的艺术技巧,其突出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形象逼真、情节生动、栩栩如生,叙事有连环画特点,时间与空间纵横合一、交相辉映。
朱教授的讲座让现场听众感受到了中国汉代文化浓厚古朴的历史气息。他声情并茂、举例详实的讲解,令现场师生屏气凝神地倾听,在讲座结束后,听众们更是积极地提出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次讲座,俄罗斯学者和师生们开阔了眼界,进一步接触、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感悟到了中国古代人民超高的智慧和中国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次活动不但传播了中国汉画像的相关知识,更让俄罗斯学者和汉语爱好者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历史与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的人文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