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 Zhili: The story of a Beijing Dough Figurines Artist

本视频聚焦面人郎第二代传承人郎志丽,展现这位七十多岁仍坚守传承一线的手艺人,如何以毕生心血让面人技艺薪火相传,在时代更迭中赋予传统手艺新的生命力。​ 视频开篇以一组短暂的镜头切入:工作台前,郎志丽正指导学生揉捏面团,指尖翻飞间,彩面渐渐显露出灵动雏形,师徒相授的温情画面,为这场面人艺术的探寻埋下伏笔。​ 紧接着,镜头转向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展柜:这里汇聚了两代 “面人郎” 的得意之作,静静诉说着面人艺术的百年脉络。视频随之追溯面人的渊源 —— 这项起技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俑和汉代的傀儡,历经千年演变,在 “面人郎” 家族手中焕发独特光彩。而郎志丽的创新,更让这门手艺突破传统局限:她用核桃、葫芦等容器制作了一批做工精美、制作难度极高的微缩面人作品,其中《百子图》《十八罗汉》等凭借精准的造型与庄严的气韵,成为收藏界追捧的艺术精品,印证了 “传统为根,创新为翼” 的传承之道。​ 镜头回溯至郎志丽的学艺起点:1942 年,她出生于北京的面人世家,父亲正是被誉为 “面人郎” 的京城著名艺人郎绍安。在父亲的影响下 “面人郎” 的技艺密码悄然传递。从记诵原料配方到熟练掌握全套手法,从模仿父亲的作品到形成自己的风格,数十年的坚守,让她从懵懂孩童成长为 “面人郎” 的中流砥柱。​ 如今,已过七旬的郎志丽仍笔耕不辍:镜头记录下她伏案撰写一本有关北京“面人郎”的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手法拆解、原料配比,还有对经典作品的创作心得。从收徒传艺到著书立说,郎志丽用双重方式守护着这门手艺的未来。 从师徒同作的温暖场景,到展柜中跨越两代的作品,从指尖翻飞的技艺演示到字斟句酌的著书历程,郎志丽的故事,是 “面人郎” 百年传承的缩影,更是一位手艺人用一生践行 “别开生面” 的生动注脚 —— 让传统在创新中延续,让技艺在传承中永生。

  • 郎志丽:别开生“面”(上)

  • 郎志丽:别开生“面”(下)

Contacts
Address: No. 15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hina
Tel.: 86-10-63240618
Fax: 86-10-63240616
Zip Code: 100083
Email: info@ci.cn
返回顶部